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诗人名片】
杜甫(712—770)
字号:字子美,号少陵
籍贯: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
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诗人小传: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担任过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而被贬为华州参军,后辞官归隐于成都,建草堂而居。剑南节度使严武荐其为属官,杜甫全家因而移居四川奉节,两年后他离开奉节,辗转流离于江陵、衡阳一带,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病逝于湘江的一艘小船中。
杜甫半生漂泊,又经安史之乱,惯见民间疾苦,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毕见于作品之中。青年时代他亦怀抱大志,与李白等人交游,诗风较为明快、恣意,中年后则变为沉郁顿挫,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此被誉为“诗史”。尤其在律诗上,他表现出了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后人也因而赞其为“诗圣”,诗而能成圣者,唯杜甫一人而已。唐诗人元稹评价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诗经》里的国风)、骚(屈原的《离骚》),下该沈(沈佺期)、宋(宋之问),言夺苏(苏味道)、李(李峤),气吞曹(曹操)、刘(刘备),掩颜(颜延之)、谢(谢灵运)之孤高,杂徐(徐陵)、庾(庾信)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杜甫·别房太尉墓注释】
房太尉:即房琯,自次律,唐朝宰相。他是在玄宗奔蜀之际被拜为相的,旋即前往灵武见肃宗,得参预机要,后率军反攻长安,在咸阳陈涛斜大败,又受贺兰进明之谗,被贬为邠州刺史。上元元年(760年)改礼部尚书,不久又贬为晋州刺史,广德元年(763年)赴京任刑部尚书途中病逝,年六十七岁,赠太尉衔。房琯与杜甫友谊甚深,杜甫曾为房琯上疏辩诬,几至下狱。
行役:指四处奔波,如服劳役。
断云:片云,南梁萧纲《薄晚逐凉北楼迥望》有“断云留去日,长山减半天”句。
谢傅:指东晋名臣谢安,死后追赠太傅衔,故称谢傅。
【杜甫·别房太尉墓译文1】
我本已身处异乡,却还四处奔波,如今停下马来,告别您孤寂的坟茔。泪洒墓前,几乎再无干燥的泥土,仰看低空,一片孤云徘徊不去。曾经陪伴着您,就如同陪伴谢安弈棋啊,如今持剑四顾,却找不到知己的徐君。我只看到林中花朵飘落,有黄莺鸣唱啊,似乎在送别行客……
【杜甫·别房太尉墓译文2】
流离在他乡又要东奔西走,停下马来告别亡友的孤坟。
伤悼的泪水润湿坟上泥土,冥冥低空笼罩着惨淡阴云。
当年与你下棋如同陪谢安,如今像季札赠剑寻找徐君。
只见林花在坟前纷纷飘落,黄莺为我送别一声声悲啼。
【杜甫·别房太尉墓译文3】
又在他乡流离东走西奔,停下马来告别亡友孤坟。
伤悼泪水润湿坟上泥土,冥冥低空笼罩惨淡阴云。
敬重你下棋镇定如谢安,又像季札把剑寻找徐君。
只见林花在坟前纷纷落,送别我唯有黄莺声声啼。
【杜甫·别房太尉墓赏析1】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房琯墓在阆中县城外,杜甫时从阆中返回成都,临行前去拜别房墓,乃作是诗。开篇所谓“他乡复行役”,是指杜甫原籍河南,后避居蜀地,于成都构建草堂,但他在蜀中的生活也并不安宁,因兵乱而先后逃至绵州、汉州、梓州、阆州等地,辛苦奔波,如服苦役一般,故谓“行役”。
诗从自己的遭际写起,本在异乡,已是一悲,奔波劳形,又加一悲,然后前来拜别故友,只见“孤坟”冷清寂寞,是乃悲之极矣。开篇即重重涂抹其悲哀情绪,于是引出“近泪无干土”句,并见“低空有断云”——云垂低是欲雨之象,唯片云则更增其孤清,仿佛此云和诗人一般徘徊不去,并将落泪(布雨)以悼房琯。
颈联用了两个故典,对仗工整,比喻精到。“谢傅”典是指淝水大战时谢安镇定自若态,《晋书·谢安传》载:“(谢)玄等既破(苻)坚,有驿书至,(谢)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这一方面是述其与房琯相交莫逆,一方面是颂扬房琯有定乱之才。查房琯虽疏于军事,曾大败于陈涛斜,但其为宰相时总体之谋篇布局,亦皆有可观处。“徐君”典是指春秋时吴王子季札与徐国国君相交之事,《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杜甫自比季札,持剑来觅好友徐君,然而徐君已殁,无可相赠。出句言房琯生,而对句言房琯死,由生至死,友情不变,更余悲怆。
尾联写林中花落莺啼,是指不见他人,气氛孤清。明末顾宸《杜律注解》中注道:“考琯长子乘,自少两目盲,孽子孺复尚幼,故去世未久,冢间寂寞如此。”则房琯身前何等尊荣,死后如此孤清,无人祭吊,杜甫虽然前来,亦将别去,首尾呼应,更将悲凄之情之状臻于顶点——自我去后,料更无人来啊。全诗深沉含蓄,而悲意自从每字每句中浓浓渗出。
【杜甫·别房太尉墓赏析2】
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在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到房琯墓凭吊时所写。杜甫与房琯交谊甚深,房琯曾推荐杜甫入仕,杜甫亦曾因上疏救房琯而被贬。正是因为这种深厚友谊,使杜甫在凭吊房琯墓时心情特别沉重。诗中前四句写坟前的哀悼,以他乡行役之人,来凭吊这身后寂寞的孤坟。二联写见坟而泪下如注,沾湿泥土;望天而断云愁惨,极写其心情的悲痛。三联借历史典故写他与房琯的深厚友谊。四联就坟地的景色,即景抒情,通过落花啼鸟,倍写坟地冷落和寂寞凄凉,抒发作者对友人逝世的悲哀情怀。全诗感情真挚,极为感人。
【杜甫·别房太尉墓赏析3】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杜甫凭吊挚友房太尉之作。房太尉,即房琯,河南人,死后赠太尉。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正直。至德二年(757年),房琯遭肃宗猜忌,被贬。杜甫为救他,曾上疏力谏,触怒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宝应二年(763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后遇疾,卒于阆州。房琯病逝两年后,杜甫路过阆州,特去拜祭老友,写下本诗,表达了杜甫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情,以及二人深厚的情谊。
诗的前四句主要抒发诗人在亡友坟前的哀痛之情。诗人路过阆州时,有公务在身,故而行色匆匆,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立足,来到亡友的坟前悼念。“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二句,表现了诗人思念故友的悲痛之情。冥冥低空笼罩着惨淡阴云,将沉郁之气凝固了,使人更觉寂寥哀伤。
接着,诗人巧用了一则典故。《说苑》中记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甚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故解剑系其冢树而去。诗人自比季札,将亡友比作徐君,表达了他对亡友的怀念和追思之情。“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诗人用“花落”、“莺啼”营造出一种幽静肃穆的氛围,使诗的意境更加凄清动人。以“花落”、“莺啼”收束全诗,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满地的落花,如同诗人滚滚而落的泪珠;莺鸟声声啼鸣,又像送客的阵阵哀乐。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孤零零的诗人面对着亡友的坟地,怎一个“悲”字了得?在如此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情、诗人漂泊异乡的落寞和悲哀达到了极致。
文章标题:《别房太尉墓》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chinayantai.net/libai/tsy/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