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首页 > 李白古诗 > 五言古诗 > 时间:2022-06-30 21:31 作者:李白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参考资料: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百度百科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百度汉语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翻译译文

翻译译文一: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虹衣裳遇雨不湿,与阳台神女真不一样。

素足蹬着远游布履,行走时犹如洛水女神凌波生尘。你到南岳衡山去寻仙,或许可以见到赫赫有名的仙女魏夫人。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翻译译文二:

吴江的女道士,头上戴着圣女所戴的莲花巾。霓衣雨水无法打湿,特异如阳台的云。

脚下穿着远游履,像洛神一样凌波微步。向衡山寻仙同道,应会看到已经成为紫虚元君的魏夫人。

翻译注释: ①南岳:衡山。②莲花巾:道教传说为玉女所佩。③阳台:宋玉《高唐赋》中楚王梦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去而辞曰:“朝朝暮暮,阳台之下。”④“足下”二句:以洛神喻女道士。⑤魏夫人:传说晋时人年幼即好道,后被仙车接引而去,成仙后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赏析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此诗为李白去朝后游金陵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将其系于天宝八载(749),并云:“起句云:‘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疑送别之地当去金陵不远。”诗作送别语,尾联有“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祝其遇仙,颇切合女道士身份。

诗中人物与地名:

褚三清:吴江女道士。李白《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诗云:“吴江女道士,„„寻仙向南岳。”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

江:指长江流域。李白有《江上吟》、《江上赠窦长史》、《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禅房怀友人岑伦南游罗浮兼泛桂海自不返仆旅江外书情寄之》、《江上寄巴东故人》、《江上寄元六林宗》、《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江上答崔宣城》、《江上望皖公山》、《江行寄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江上秋怀》等。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吴江:①又作吴松江、松江。源出今太湖。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三)有“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有“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有“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辅国之子》有“拂羽泪满面,送之吴江濆。”  ②指武昌一带的长江。李白《鹦鹉洲》有“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望鹦鹉洲悲祢衡》有“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南岳:指衡山,在今湖南衡山、衡阳境。六朝时定为南岳。李白《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有“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他的许多名篇如《蜀道难》、《梁甫吟》、《将进酒》、《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链接地址:http://www.chinayantai.net/libai/shiwen/9852.html

上一篇:嵩山采菖蒲者 下一篇:题元丹丘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