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频·渡汉江原文】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复立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名片】

李频(818年~876年),字德新,寿昌(今浙江省寿昌县)人,唐代诗人。他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中进士,调校书郎,任南陵主簿,又升武功令,在武功时抑制豪强,赈济饥民,深得百姓爱戴,后为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县)刺史,病卒。

李频和许浑、薛能等诗人均有交往,并曾受到前辈诗人姚合的奖掖。他的诗风接近于刘长卿,但反映社会面貌较窄。其诗大多散佚,至宋代王野任建州太守,于京城书肆中得李诗一百九十五篇,辑为《梨岳诗集》,并为之序。《全唐诗》载其诗二百零八首。

《渡汉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频-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李频·渡汉江注释】

汉江:汉水中游的襄河。此诗作者有争议,有说为宋子问作。

李频(818?—876?),字德新,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市)人。大中八年(854)进士,官至建州刺史。其诗歌多为赠别、羁旅之作,艺术上有时流于雕琢,小诗比较清新婉约。有《李建州刺史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岭外:即指岭南。

来人:指渡汉江时遇到的家乡来人。

【李频·渡汉江译文1】

我身在五岭以南,家乡音信断绝,经过了整个冬天,又来到立春时节。如今我北渡回乡,却越是靠近家乡越是情怯,不敢询问从家乡来到的人。

【李频·渡汉江译文2】

在岭外同家里断绝了书信,经过了一冬天又来到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越是胆怯,不敢上前去问家乡的来人。

【李频·渡汉江译文3】

在岭外同家里断绝了书信,经过了一冬天又来到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越是胆怯,担心出事不敢问家乡来人。

《渡汉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频-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李频·渡汉江赏析1】

五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了(古老的《弹歌》之类其实算是偶然产生,还称不上是一种独特形式),要用二十个字来表现事物并抒发情感,难度是相当大的。因而五绝也逐渐形成了一类比较固定的模式,也即用前半段十字来写事或摹景,后半段十字来抒情或议论,因事生发,自然而顺畅。比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便是如此,李频这首《渡汉江》也不能外。

这一类型的五绝,诗的重点在后半段,而且往往形成警句,比如李频此诗中的“近乡情更怯”。他在岭南生活了很长时间,与家乡音信断绝,终于有机会渡过汉江,返回故乡了,可是不唯不喜,反而“情怯”,这是为什么呢?“不敢问来人”句便道出因由。他“不敢问”的是什么?无疑是家中境况了。家人是否全都安好,家中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发生?因为音信断绝了很长时间,所以都不清楚,生怕故乡和亲人会遭遇什么不幸,因而“不敢问”,也因而“近乡情更怯”。这种心理状况明白道出以后,读者都能理解,但倘若不亲身经历,恐怕谁都注意不到会有这种情绪的存在。此诗之真挚、感人,便在于此,真情实感的流露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从来是一首好诗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别本标注此诗为宋之问作,因李频似从未到过岭南,而宋之问则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被贬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翌年秘密逃归洛阳,与诗中所言事迹相符,此论较为确当。

【李频·渡汉江赏析2】

此诗是作者回乡途中所作。写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有的一种情绪和心理状态:游子归来时,本来是想急于知道家乡音讯,但是离家乡愈近,心情反倒紧张起来,因为害怕家人有意外,碰到家乡来人也不敢问话。这就曲折委婉地表现了游子归家的喜悦而又畏怯的复杂心理。

【李频·渡汉江赏析3】

宋之问曾经因为攀附张易之而被贬泷州,这首诗是他从泷州逃归,经过汉江时所写。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诗人被贬岭南蛮荒之地,和家人断绝联系,经冬历春已经很长时间了。第一句从空间上叙述了诗人和家人相隔万里,音讯全无。第二句是从时间表明,诗人远离家乡的长久。流露了诗人被贬后生活的孤寂、苦闷,度日如年,思乡心切,内心备受煎熬的痛苦感情。正因为被贬他乡的这种种痛苦,才使诗人有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内心感受。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写的是离家乡越来越近时,诗人内心无比激动的心情。如果按常理来说,离家乡越来越近了,看到从家乡过来的人应该是很想知道家乡里的事情,而急着去问才对。但是,诗人离家乡越近内心越胆怯,反倒害怕打听家乡的消息了。其实如果从诗人的经历角度来考虑,我们就能理解这样写的原因了,他是被贬出去的,和家人失去联系很长时间,不知道家里人是否都平安,不知道自己的罪过是否牵连到家人。同时也害怕被家乡人认出来,而可能使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愿望破灭,所以,他离家乡越近越是害怕、忐忑。当时,诗人的家乡在山西,而他刚刚渡过汉江,还离得很远,但是,诗人已经这样激动和忐忑了,可见诗人的内心是多么的思念家乡。它和李商隐在《无题》的诗句“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中所描述的盼望听到又怕听到,急切地想要见到而又怕见到的微妙感情是一样的。

这首诗中诗人对归乡时心理的微妙变化描写得非常到位,这种感情也很典型,代表很多人的感受。这也许就是该诗能广为传颂的原因吧。

【李频·渡汉江赏析4】

这首诗是诗人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真切地表达了他临近家乡,很想打听家中情况,又怕家中有意外而不敢打听的独特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正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近乡情怯”四个字后来被普遍使用,形容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这首诗的前两句追叙诗人贬居岭南的情况。诗人被贬斥到蛮荒之地,本来就很悲惨,更何况和家人又音讯隔绝,彼此不知生死。在这样的情形下,诗人熬过漫长的岁月,历经寒冬,迎来新春,心情更加凄苦。在本诗中,诗人未平行列出空间的阻隔,音信的断绝,时间的悠远这三层意思,而是逐层递进、逐步展现,这就增强和深化了游子贬居蛮荒时的愁苦、烦闷,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绝”、“复”两字,看似未着力,却可见诗人的用心。诗人居于贬所之时那种与尘世隔离的孤独,丧失所有精神安慰的困苦,还有度日如年的煎熬,皆清晰可感。乍读起来,这两句平平叙起,似乎无惊人之处,却在无形中为下两句出色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后两句着重言情,细腻生动,真切感人。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踏上归途,当然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欢悦会随着家乡的临近而越来越强烈。诗人偏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有点不合情理。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情合理。因为诗人贬居岭外,与家人“音书断”,一方面自然是日日夜夜想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时刻刻为家人的命运担忧,怕他们被自己连累或因别的原因惨遭不幸。“音书断”的时间越久远,这种想念与担忧也越朝极端发展,形成了诗人既盼望音信,又怕音信到来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诗人从贬所逃往家乡的路上,尤其是过了汉江,靠近家乡后,有了更加戏剧性的发展:原来的担忧、焦虑与模糊不清的不好预感,这时好像立刻便会被途中遇见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为残酷的事实,那么诗人长期盼望和家人团圆的愿望就会立刻破灭。所以,“情更切”变为“情更怯”,“急欲问”变为“不敢问”。在“岭外音书断”的特殊情形下,这是诗人心理矛盾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情更怯”和“不敢问”,读者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竭力压制的迫切愿望及因此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既真实,而又富有情趣,耐人玩味。

《渡汉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频-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J后人点评】

明人唐汝询:隔岁无书,故近乡反不敢问,忧喜交集之词。(《唐诗解》卷二十一)

文章标题:《渡汉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频-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chinayantai.net/libai/tsy/2243.html

上一篇:《寻隐者不遇》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贾岛-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春怨/伊州歌》原文翻译赏析视频-金昌绪-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