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诗人名片】
杜甫(712—770)
字号:字子美,号少陵
籍贯: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
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诗人小传: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担任过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而被贬为华州参军,后辞官归隐于成都,建草堂而居。剑南节度使严武荐其为属官,杜甫全家因而移居四川奉节,两年后他离开奉节,辗转流离于江陵、衡阳一带,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病逝于湘江的一艘小船中。
杜甫半生漂泊,又经安史之乱,惯见民间疾苦,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毕见于作品之中。青年时代他亦怀抱大志,与李白等人交游,诗风较为明快、恣意,中年后则变为沉郁顿挫,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此被誉为“诗史”。尤其在律诗上,他表现出了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后人也因而赞其为“诗圣”,诗而能成圣者,唯杜甫一人而已。唐诗人元稹评价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诗经》里的国风)、骚(屈原的《离骚》),下该沈(沈佺期)、宋(宋之问),言夺苏(苏味道)、李(李峤),气吞曹(曹操)、刘(刘备),掩颜(颜延之)、谢(谢灵运)之孤高,杂徐(徐陵)、庾(庾信)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注释】
支离:流荡分散。
淹:指时间长,《尔雅》谓:“淹,久也。”
五溪:指以今天湖南省怀化市为中心,包括湘、黔、渝、鄂等省市的周边地区,古称“五溪”,但事实上异说很多,涉及到酉溪、辰溪(锦江)、武溪(泸水)、溆溪、雄溪(巫水)、潕溪(舞水)、朗溪(渠水)、月溪和沅溪等九条水流,这里少数民族众多,古称“五溪蛮”。
羯胡:根据《魏书·石勒传》载:“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后用以泛指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
庾信:南北朝时代的大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籍贯南阳新野,曾担任南梁的宫廷侍从,后来出使西魏,梁亡即被迫仕魏。北周代魏后,他被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时南陈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返回南方。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译文1】
离散于东北的战乱之中啊,漂泊在西南的天地之间。三峡的楼台经过了多少日月穿梭,居民的服装和五溪蛮如云山相连。胡人侍奉君主并没有诚心啊,诗人哀伤时事却不得回还。想那庾信平生最是凄凉可悲,直到晚年他的诗风才享誉天下。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译文2】
兵荒马乱时在东北颠沛流离,漂泊流浪到西南的天地之间。
长久地滞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蛮族同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侍奉君主终究是不可靠,感伤时世诗人至今未回家园。
庾信一生处境最是凄凉哀婉,到晚年作的诗赋震动了江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译文3】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赏析1】
这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写于寓居夔州期间,约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前后。但是夔州三峡段并没有相关庾信的古迹,清人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揣测道:“《哀江南赋》云‘诛第宋玉之宅,开径临江之府’,公误以为子山亦尝居此,故咏古迹及之,恐漂泊羁旅同子山之身世也。‘宅’字于次篇总见,与后二首相对为章法。”这一猜测是有其道理的,杜甫很有可能是将宋玉、庾信事迹相混,进而作此诗。
怀古是为了咏今,故而往往怀古在前,咏今在后,先怀而后叹,然而此诗却独辟蹊径,前五句都是在说今事,从第六句才始引入感怀的内容,这大概也是并未能真正找到相关庾信的古迹,凭空而论所不得不为吧。诗人以庾信自况,所以他说自身,其实也是在说庾信,说庾信,其实也是在说自己,相互映照,以此而感伤。但开篇“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则以自身为主,实在是太明显了。庾信原为梁臣,后归北魏,又入北周,他是由东南而至西北,而诗人则相反,因为东北的战乱(指安史之乱,安禄山首在范阳起兵),而从中原漂泊到西南的巴蜀之地。继而“三峡楼台淹日月”,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一个“淹”字,即将自己与数百年前的古人相联系起来,日月穿梭,历史如长河漫漫,便因“三峡楼台”而使古今联为一体。“五溪衣服共云山”,是说当地风俗已深受五溪少数民族影响,既是真实境况的艺术描写,同时也引出后句所言的华夷之别来。
“羯胡”是指安禄山,他本是胡人,受到唐玄宗的赏识,拔擢为三道节度使,但此人外表忠厚,内怀奸诈,曾极尽阿谀谄媚之能事,转过头来却悍然掀起反旗,所以诗人说“事主终无赖”,胡人是不可信的。这是论及时事,继而再言“词客哀时且未还”,前面都写今时,写自身,这句作为重要转折枢纽,则正如“三峡楼台”一般将自身和庾信直接关联起来。庾信感时伤事,杜甫也是同样,庾信身为南人,终于流寓北地,不能还乡,杜甫家在河南,却因战乱长期滞留巴蜀,他们的经历不是非常相似吗?于是诗人不禁慨叹道:“庾信平生最萧瑟……”其实他也是在为自己的遭际而悲叹,自己之不遇,恐怕并不在庾信之下啊。“暮年诗赋动江关”,是指庾信作《哀江南赋》,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从而享誉千古,有“赋史”之称。杜甫在此赞颂庾信,同时也是在安慰自己,我之命运多舛,飘零异乡,一如庾信,那么或许我也将因为暮年的文学创作而留名千古吧。
杜甫以叹庾信来慨叹当时的时局、自身的遭际,将古人和今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情感非常真挚,议论也很精当,此诚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欣慰的是,“暮年诗赋动江关”终于一语成谶,杜甫的诗名流芳千古,更在庾信之上。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赏析2】
《咏怀古迹五首》这组诗是杜甫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归州时沿途所作。
这首是借庾信来抒写自己寓居他乡的境况和深沉的乡关之思。首联在十四字中由时间到空间概括了诗人自安史之乱到寓居夔州的奔波漂泊生活,内含无限悲苦和辛酸。二联集中描写自己长久滞留夔州,与习俗衣着都不同的少数民族共同居处,饱含着乡关之思。三联指安禄山起兵叛乱。这里也暗指叛梁的侯景,由侯景而联想到庾信,也指诗人自身。尾联主要写庾信,也感叹自己。全词格调沉郁,感情深沉。
【扩展阅读】
戏为六绝句其一
唐·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杜甫非常欣赏、仰慕庾信,正如《咏怀古迹》诗中所写,这大概和他自身的遭际是分不开的,正因为他与庾信同怀家国之悲、流散之痛,才能对庾信的诗文真正感同身受。上面这首七绝同样盛赞庾信,说他“凌云健笔意纵横”,颂扬得不遗余力。
文章标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chinayantai.net/libai/tsy/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