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阁夜原文】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诗人名片】

杜甫(712—770)

字号:字子美,号少陵

籍贯: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

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诗人小传: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担任过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而被贬为华州参军,后辞官归隐于成都,建草堂而居。剑南节度使严武荐其为属官,杜甫全家因而移居四川奉节,两年后他离开奉节,辗转流离于江陵、衡阳一带,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病逝于湘江的一艘小船中。

杜甫半生漂泊,又经安史之乱,惯见民间疾苦,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毕见于作品之中。青年时代他亦怀抱大志,与李白等人交游,诗风较为明快、恣意,中年后则变为沉郁顿挫,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此被誉为“诗史”。尤其在律诗上,他表现出了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后人也因而赞其为“诗圣”,诗而能成圣者,唯杜甫一人而已。唐诗人元稹评价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诗经》里的国风)、骚(屈原的《离骚》),下该沈(沈佺期)、宋(宋之问),言夺苏(苏味道)、李(李峤),气吞曹(曹操)、刘(刘备),掩颜(颜延之)、谢(谢灵运)之孤高,杂徐(徐陵)、庾(庾信)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阁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杜甫·阁夜注释】

阴阳:指日月。

短景:景通影,季日照短,故有此谓。

霁(jì):雪停。

千家:别本作“几家”。

卧龙:指诸葛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新朝末年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后为刘秀所灭。左思《蜀都赋》中有“公孙跃马而称帝”句,这里即用此典。

【杜甫·阁夜译文1】

已届岁暮,日月催促着光阴短暂;人在天涯,霜雪停息后的夜晚更觉寒冷。五更时响起的鼓角声是如此悲壮,三峡中银河的影子在不住摇荡。千家万户都因为听闻征战的消息,而使得恸哭声响彻原野;只有渔夫和樵子偶尔还能唱起几首夷人歌曲。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公孙述,如今都已变成一抔黄土了啊,人间俗事、朋友音信,写来也合该稀少寂寥吧。

【杜甫·阁夜译文2】

时到年末日月推移白天短,地处天边霜雪初停夜酷寒。

五更鼓角响夜空激越悲壮,三峡星河映长江波涌影乱。

荒野外千家啼哭战乱又起,听渔樵传唱夷歌凄楚辛酸。

诸葛亮公孙述终究归黄土,怎奈何人事萧条音信渺茫。

【杜甫·阁夜译文3】

时到年末日月推移天变短,地处天边霜雪初停夜酷寒。

五更鼓角响夜空激越悲壮,三峡星河映长江影像散乱。

荒野外千家啼哭战乱又起,听渔樵传唱夷歌凄楚辛酸。

诸葛亮公孙述终究归黄土,人事萧条音信渺茫又何干。

《阁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杜甫·阁夜赏析1】

如前所述,杜甫有很多作品都咏叹家国之悲,并将之与个人遭际完美结合起来,这首《阁夜》也属于同一类型。诗的首联,给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迟暮”和“凄冷”,因为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时杜甫已经五十五岁了,但仍然滞留在蜀地,寓居夔州西阁,他写“岁暮”,其实正是自己已到暮年的写照,他写“天涯”,是指夔州与都城长安和故乡河南相比,万里迢迢,如在天涯。夜间阁上远望,深感自己精力衰退,正如冬天夜长而日短,且在雪后夜间,正感寒冷,这种寒冷既从自然气候中、切身感受中得来,也是因独居天涯而觉凄冷。

诗人彻夜难眠,直至黎明前的五更,他听到远方传来军中鼓角,显得是如此悲壮。为何有鼓角声传来,又为何感觉悲壮呢?原来自永泰元年(765年)严武去世后,蜀中便起变乱,当年十月,兵马使崔旰领兵袭击成都,继承严武剑南节度使之位的郭英乂逃亡被杀,不仅如此,吐蕃仍持续侵扰蜀地。因此诗人才能听到军营的鼓角,并感其声悲壮,他低头看到银河在江水中的倒影,动摇不停,正如同蜀中乃至全国局势一般动荡不安。

战乱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颈联即言及此,一听闻战乱又起,于是千家“野哭”,只偶尔能够听到几处渔、樵唱起夷歌。

尾联写到诸葛亮和公孙述,是因为唐代的夔州,对这两位古人都有建庙祭祀,杜甫时在夔州,想到城郊的诸葛亮庙和公孙述庙,古代英雄,如今都成黄土,自身立刻便被笼罩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之中。将古事而比今事,如许英雄,都已逝去,那么今天的“人事”,和亲朋的“书信”之寂寥,相比之下,又有什么可谓呢?

“漫”字在这里有任凭、随便意,诗人既是在感怀,也是在自嘲,世事动荡,我也飘零离散,亲朋书信难寄,以致我在老病中更感寂寞凄凉,这一切放在历史的大潮中,其实算不得什么,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一切还是随他去吧。故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解道:“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

全诗极悲怆,深刻地阐发了一位仁人志士面对动荡的时局而无所施予的无力感,同时亦极博大,鼓角悲壮、星河影动、古人俱化黄土,充溢着浓厚的历史的沉重感。尾联似在自嘲,而唯如此自嘲,则更凸显了悲凉和无奈,使后人读此,不禁泪下沾襟。

【杜甫·阁夜赏析2】

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当时国内战乱未息,杜甫流离漂泊,滞留夔州,寓居西阁,生活颇为困顿。诗中首联写出西南边城岁末冬寒之夜的凄冷气氛。二联写悲壮角声,三峡星河影动。三联通过描写家家夜哭,夷歌寥落等冬夜所闻,表现了时局仍然动乱不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具体抒发了伤乱忧民的深沉感情。尾句似是颓唐,实是感情激越的反语,这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更深切地表现了作者的抑郁悲怆。

【杜甫·阁夜赏析3】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居夔州西阁。当时蜀中战乱频繁,李白、严武、高适等诗人的好友都相继去世。诗人孤苦困顿,心情沉痛,于是写下来了这首诗,抒发情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诗人在开首点明了季节。时值冬日,昼短夜长,诗人有时光飞逝之感,用一个“催”字,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感觉。“天涯”既指夔州,也含有诗人沦落天涯的意味。霜雪初停,雪色惨白发出寒光,使天气更加寒冷。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承接“寒宵”写出了诗人在夜晚的见闻。在这个清朗的夜里,战鼓和号角声分外响亮,那声音如此的悲壮。这反映了夔州附近也处在战乱中,五更时,军队就已经行动了,烘托了一种紧张的军事氛围。诗人仰望长空银河明亮,闪闪发光,星影随着江水摇摆不定。同时,银河动也呼应前一句,暗示着战乱没有平息,语言清丽,语调铿锵有力,语气沉郁苍凉。其中饱含诗人悲壮的情怀。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天将亮时,诗人的见闻。人们闻听战事,家家痛哭流涕,夷歌不断传来。这是一个多么凄惨悲哀的场景啊。“野哭”、“夷歌”,这两处景色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非常典型。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远望夔州西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不禁感慨历史人物,贤恶不同,但最终都化作了一抔黄土,所以,我这样一个孤苦的人又能怎么办呢?所以,现在的战乱动荡,自己无边的寂寞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两句表面是排遣之词,但其中表现出来的诗人的忧愤之情又是那样的沉郁。

这首七律,以时间为顺序,精选了夜宿西阁时的见闻,并结合自己的联想,纵横天地、俯仰古今,感情悲怆,笔力苍劲。

【杜甫·阁夜赏析4】

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期间。当时,从大局来看,西川连年战火纷飞,吐蕃总是接连不断地侵扰蜀地;而从个人生活来看,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面对如此凄惨的境遇,诗人通过写冬夜景色,抒发了自己感时、伤乱、忆旧、思乡等情感。

作本诗时,诗人在荒凉偏僻的山城夔州一带漂泊,面对峡江壮美的夜景,听着远处传来的悲壮鼓角声,他不禁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诗人联想到了国家动乱的局势;由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诗人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现实是令人忧心悲伤的,既然无力改变,那么诗人就只能在内心宽慰自己了。全诗笼罩着一种悲凉哀伤的气氛,却也渗透着诗人的豪情和超然之意。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时间为冬季。诗人通过一个“催”字,巧妙地说明寒夜漫长,从而使人产生岁月催人老之感,既形象又逼真。“天涯霜雪霁寒宵”一句中,“天涯”即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夔州。之所以称为“天涯”,是因为诗人当时产生了一种沦落天涯之感。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孤苦伶仃,一人流落在他乡,凄凉悲怆之感油然而生。

颔联写了诗人夜里的所闻与所见。“五更鼓角声悲壮”紧承上句的“寒霄”而来。外面夜空晴朗,军中集结的号角声响彻云霄。五更之时,天将放亮,而诗人却因愁苦一夜都没有入睡。那号角声在诗人愁苦的心情的映照下,更显得悲壮酸楚。而为什么刚刚黎明时分,军队中就响起了集合的号角声呢?这正从侧面暗示了诗人所在的夔州一带也并不安宁,同样战事紧急。“五更”、“鼓角”、“声悲壮”,这三个词语向人们传达出了国家动荡不安的信息。“三峡星河影动摇”是说天上的银河澄澈清晰,无数颗星星映照在流经三峡的长江上,随着长江水的奔流而摇曳不定。颔联二句意境苍凉,气势雄浑,音调铿锵,辞采清雅,前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担忧,后一句又勾勒出一幅壮美的三峡夜景,两相对比,更突出了诗人悲壮沉郁的心情。

颈联写诗人在黎明时分的所闻。“五更鼓角”声一响起,千家万户“闻战伐”,顿时哭声响彻四野。仔细回味这幅图景,令人心酸。“夷歌数处起渔樵”中,“夷歌”指四川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歌谣。“数处”说明不是在同一个地方。夔州的渔夫、樵夫们在四面八方唱起了“夷歌”。“野哭”一词突出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夷歌”一词又写出了夔州的地方特色。而这两种声音都极其悲凉,被诗人听到后,更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愁情,使他更加悲伤。

尾联写诗人极目远望武侯庙和白帝庙时所引发的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公孙跃马而称帝”的诗句,指公孙述趁西汉末年战乱动荡的局势,割据蜀地,自立为帝。诗人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像此二人这样,虽为一世之雄,无论忠贤还是叛逆,最后也都化为黄土,那么此时自己的这点寂寞又算得了什么呢?“人事音书漫寂寥”是说人事萧条与音书断绝,现在也只能任凭自身寂寞了。这正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解释的:“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尾联二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诗人在自我安慰,自我排遣心中郁闷,但深入分析,则不难发现,正是此二句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将诗人的忧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诗向来被誉为杜诗中的经典。统观全诗,前四句主要描绘了阁夜景象,后四句则集中写了阁夜情事。诗人围绕“阁夜”,从几个不同侧面抒写了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冬夜霜雪写到五更鼓角;从夜空星河写到三峡洪波;从战乱消息写到当地民谣;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事。全诗意境雄浑壮阔,大有上天入地、俯仰古今之慨。前人对本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唐诗直解》云:“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视。”《杜诗解》云:“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批点唐诗正声》云:“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胡应麟更是称赞本诗为七言律诗的“千鼻祖”。全诗基调悲凉,意境雄阔,不愧为大师手笔。

《阁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J后人点评】

清人冯舒:无首无尾,自成首尾;无转无接,自成转接,但见悲壮动人。诗至此而《律髓》之选法于是乎穷。(《瀛奎律髓汇评》卷一)

【唐诗常识】

格律诗中尾联对仗的情况最为少见,但也不是没有,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只有首联不对,而颔、颈、尾联全都对仗。还有这首《阁夜》,全诗上下四联都用对仗,简直是例外中的例外,类似情况《全唐诗》上万首格律诗中,恐怕找不全十例出来。大抵非仅中两联对仗的情况,唐朝尤其是盛唐及以前比较常见,后来随着格律的逐渐完善,出现得就越来越少了。

文章标题:《阁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chinayantai.net/libai/tsy/2182.html

上一篇:《宿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