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恨赋 古诗全文
江淹尝叹古人遭时否塞,有志不伸,而作恨赋。太白此作,终篇拟之云。
晨登太山,一望蒿里。松楸骨寒,宿草坟毁。浮生可嗟,大运同此。于是仆本壮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贤,饮恨而殁。
昔如汉祖龙跃,群雄兢奔,提剑叱咤,指挥中原。东驰渤澥,西漂崐崘。断蛇奋旅,扫清国步,握瑶图而倏升,登紫坛而雄顾。一朝长辞,天下缟素。
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帐中剑舞,泣挫雄威。骓兮不逝,喑哑何归?
至如荆卿入秦,直度易水。长虹贯日,寒风飒起。远雠始皇,拟报太子。奇谋不成,愤惋而死。
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锦衣。春草罢绿,秋萤乱飞。恨桃李之委绝,思君王之有违。
昔者屈原既放,迁于湘流。心死旧楚,魂飞长楸。听江枫之嫋嫋,闻岭狖之啾啾。永埋骨于渌水,怨怀王之不收。
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动天。执爱子以长别,叹黄犬之无缘。
或有从军永诀,去国长违,天涯迁客,海外思归。此人忽见愁云蔽日,目断心飞,莫不攒眉痛骨,抆血沾衣。
若乃错绣毂,填金门,烟尘晓沓,歌钟昼喧。亦复星沉电灭,闭影潜魂。
已矣哉!桂华满兮明月辉,扶桑晓兮白日飞。玉颜减兮蝼螘取,碧台空兮歌舞稀。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骨而同归。
《拟恨赋》作品鉴赏
《拟恨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篇赋。是模拟江淹的《恨赋》。《恨赋》、《别赋》是六朝时江淹的代表作,李白幼时(开元三四年间,约十五六岁)曾为拟作。
李白为以往时代之俊杰写“恨”,重在鼓励和鞭策自己。李白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因而他的《拟恨赋》积极向上,乐观豪迈。正是这种放达与奋进支撑着李白艰难跋涉和苦苦追求的一生。
拟恨赋 此赋是李白拟江淹《恨赋》之作。萧注:“《文选》:江淹尝叹古人遭时否塞,有志不伸,而作恨赋。李白此作终篇拟之云。”此赋通篇从内容到形式,亦步亦趋,紧紧相扣。《酉阳杂俎》云:“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辄焚之,唯留《恨赋》、《别赋》。”今《别赋》已佚,唯留《恨赋》。于此可见李白少年学习用功之一斑。此赋写汉高晏驾、霸王自刎、荆轲刺秦、阿娇失宠、屈原放逐、李斯受戮、从军永诀、富贵烟灭等八事,穷尽种种生愁死恨,虽为摹拟,比之江淹原作,亦不少弱。
《拟恨赋》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拟恨赋》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拟恨赋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拟恨赋》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拟恨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