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出自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文中: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名句译文:我(李白)听说天下间的士人在聚会交谈时常说:“此生宁可不做享有万户采邑的王侯,只愿能与韩荆州结识就心满意足了。”
【名句故事】
李白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的奇才。他一生留下来的名句非常多,开个小玩笑来说的话,那就是连他奉承别人的话语也与众不同,像“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就是其中之一,并且还成了诗史上的一个典故,成为历代诗人们诗文素材的来源。
宋朝时,苏东坡在送一位张姓朋友去四川做官时,就曾写道:“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意思是说他不愿意做万户侯,也不愿意认识什么韩荆州,只要能像他朋友一样去四川做个小官,平时可以喝喝小酒、游山玩水,他就心满意足了。虽然苏东坡看起来似乎不像李白那样在意韩朝宗,但在诗的选材上,终究也逃不脱李白在几百年前就给后世文人设好的圈套。
有趣的是,苏东坡的女婿秦观可能不怎么敢忤逆岳父大人,因此也没敢公然表示对韩朝宗的倾慕,但却利用李白的诗大大吹捧了岳父一番。因为有一回,秦观在给苏东坡的送行诗中,竟是如此写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这个“苏徐州”指的当然就是苏东坡,可见古人拍起马屁来,比起现代人而言也是不遑多让的,并且也更具有文学气质。
【名句赏析】
说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句话,今人可实在应该好好地感谢李白一下,因为这句话不但好用,而且也非常管用。例如北京有一个专卖汤包的餐厅在为自己做广告时,便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品蟹黄包”;结果广告文一出,店里的汤包霎时风靡北京,几乎供不应求。而另一篇称颂“黄鹤楼”的文章中也如此写道:“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上黄鹤楼。”让人也不由得对黄鹤楼产生了无限向往。除此之外,日常生活对话,甚至现代文人骚客笔下,都出现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余光中”、“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张艺谋”等句子。
这个年代看似不愿做万户侯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如果李白复生,不知道会不会有无数的人写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李太白”的句子来。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到时李白也许会仰天大笑道:“此乃鄙人当年拍马屁之雕虫小技也,汝辈小生后辈岂可于太白门前舞文弄墨?”
【名句原文】
与韩荆州书
唐代: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创作背景】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父亲是富商。李白自小个性狂放,好剑术,有任侠之风,曾在大江南北游历。唐玄宗天宝初年,经由贺知章等人的推荐,任职翰林供奉。但因为得罪了高力士及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不到三年便被排挤出京。
《与韩荆州书》是李白在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所作,这一年,李白尚未被贺知章举荐,但因怀有高大的志向,因此在漫游荆、襄,并得知韩荆州的声名后,特地戴着高高的帽子,佩戴着长剑,以及一颗恭敬的心去拜访他。
韩荆州即韩朝宗,当时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相当于现在湖北、湖南两省的省长,向来以善于识人及提拔贤士而出名。李白的《与韩荆州书》是他拜见韩朝宗时的一封自荐书。
这篇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来赞美韩朝宗能礼贤下士、拔擢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有人认为李白乃一代诗仙,不敢将这么庸俗的思想加诸在他头上。其实不然,李白向来抱负很大,对仕途也很有兴趣,但因生性高傲,所以在拜访韩朝宗之前,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他明确地表明自己的隐居是“养贤”,是为等待出世的机会,并不是为了“遁世”,即不是逃避世俗。
但由于本身的傲骨,因此李白这封信可说是写的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并具备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着实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