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企业 >> 外贸宝典 >> 正文
 
对入世后中外资银行竞争的思考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2001年12月11日,历经15年艰苦谈判、几代人不懈努力之后,中国终于正式跨入了WTO的大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金融行业就是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中国银行业将逐步全面放开

  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了入世后中国金融行业的开放时间表,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办理人民币、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加入时,开放深圳、上海、大连、天津;加入后1年内,开放广州、青岛、南京、武汉;加入后2年内,开放济南、福州、成都、重庆;加入后3年内,开放昆明、珠海、北京、厦门;加入后4年内,开放汕头、宁波、沈阳、西安;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逐步取消人民币业务客户对象限制:加入后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加入后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性措施。允许设立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享受中资同类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外资银行可在加入后5年内向中国居民个人提供汽车信贷业务。允许外资金融租赁公司与中国公司在相同的时间提供金融租赁服务。
  外资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服务对象可以扩大到中国境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但必须相应增加营运资金或资本金,更换金融业务营业许可证或金融业务法人许可证。12月11日起,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有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设立独资或合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办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12月11日起,外国投资者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设立独资或合资金融租赁公司,提供金融租赁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管理办法,受理外资金融机构的各项申请。外资金融机构已向人民银行递交的设立机构等申请仍然有效,但申请者须按修订后法规的规定补充申请材料。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先后有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家银行向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表明拟将代表处升级为营业性机构。外资信用卡公司也不甘落后,中银信用卡、美国运通公司等机构也纷纷向监管当局咨询了解有关程序。上海将迎来继浦东开发后的又一轮国外金融资本投资热潮。
  这就意味着长期处于政策保护下的中国银行业将与外资银行业从业务领域到地域范围会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更标志着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采取的是逐步取消限制的办法,因此短时期内(5年)外资银行仍会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局限,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商机无限。过去老喊狼来了,现在狼真的来了,而且中资银行将要与外资银行同场竞技,要"与狼共舞",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作为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中资银行首先要了解外资银行与自己的区别,认清差距,承认差距,"知耻而后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5年的缓冲期,使自己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状况及特点

  1979年,日本东京银行作为第一家外资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截止2001年9月,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我国境内已经设立外资金融机构411家,营业性机构193家,其中分行160家,下设支行6家;当地注册机构20家,下设分行7家;代表处221家。外资金融机构主要来自世界8个国家或地区的68家外国银行,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天津等地。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一些外资银行加速对中国西部的业务拓展,已在一些中西部的重要城市如西安、重庆、武汉等设立办事机构。
  截止2001年9月末,国内外资银行总资产4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额的1.75%,其中贷款186亿美元,占中国市场总额的20%,存款65亿美元,约占市场总额的4-5%;负债总额381.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占全国金融负债的1.7%,资本营运资金28.88亿美元;在国际结算业务上,外资银行的份额为12%。2001年上半年国内外资银行实现盈利1.34亿美元。按照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统计,外资银行正常类贷款占比80.83%,关注类贷款占比10.1%,不良贷款占比9.07%(其中次级类贷款占比3.02%、可疑类贷款占比4.42%、损失类贷款占比1.63%)。资产总额列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为日本、美国和香港,资产总额列前三位的银行为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京三菱银行。
  入世前我国对外资银行在内地市场的经营活动包括经营产品及经营地域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仅限于深、沪两地。截止2001年上半年,共有31家外资银行被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上海23家、深圳8家,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371.18亿元,负债为354.58亿元。入世前外资银行的经营活动有以下特点:
  1、业务经营主要以批发业务为主。由于外资金融机构网点少,又受到各种限制,因此与中资银行在内地市场的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其服务对象仅集中于跨国集团公司的在华企业、三资企业以及大型的外向型国有企业,且均以批发业务为主,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也仅限于外汇贷款、中间业务和增值服务等。
  2、网点分布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有逐步向中西部延伸的趋势。外资银行在选择机构网点时,主要考虑良种因素:一是该地区全球网络客户及业务规模;二是该地区的资本回报率。东南沿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迅猛,不仅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也是最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区,因此外资银行比较集中。由于近几年国家对长江三角洲投入的增加以及发展大上海、开发浦东战略的实施,使上海成为跨国银行抢夺的首选目标,我国也全力支持上海发展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截止2001年9月底,上海已有外资金融机构达54家,其中分行45家,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300多亿美元,占全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50%以上,而且很多外资银行已经将总部从香港迁到上海。上海是中国外资银行最多的城市,将再现当年"十里洋场"的辉煌。上海与深圳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上海的外资银行数目保持着增长势头,表现出一枝独秀,而且成长惊人,而深圳目前外资银行数目、资产规模和质量都呈现下降趋势,甚至一些外资银行陆续关闭,如1998年关闭的日本北海道拓殖银行深圳分行、2001年7月关闭的德国德累斯登银行深圳分行。
目前,中国正大力发展中西部,一些外资银行又开始纷纷在中西部的重要城市抢滩设点。
  3、资产总额稳步递增。自1979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在华投资的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稳步增长,从1991年的42.9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9月底的440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10倍,尽管其中也有一些收缩的表现,如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尤其是"广信"事件发生后,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采取了较为谨慎的策略,纷纷收缩在华业务,外资金融机构资产从1997年的379亿美元下跌至1999年的317亿美元,跌幅达16 %,但近年又受到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五"计划以及加入WTO等因素的影响,外资银行又普遍采取积极扩展业务的态度,在华业务量及总资产又不断攀升。

中国加入WTO后为外资银行带来的机遇

  按照入世协议,从中国正式加入WTO到2006年,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仅仅5年的缓冲时间。中资银行业短期内有发展的优势和条件,但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入世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体制与制度的冲击,中国目前的银行体制仍未与 WTO游戏规则衔接;二是中资银行在人才、优质客户、高盈利业务、服务等方面处于相当的劣势。而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尽管在开始的5年内经营会受到某些限制,但5年之后,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会为外资银行的发展创造出无限商机。
  1、外资银行的融资功能及相关业务将大幅加强。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对融资的需求进一步增大,为外资银行发展中国业务提供了商机。由于中国"十五"计划的启动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外商投资会大量增加。国有企业通过加速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管理更趋完善,这必将增强外资机构的信心;目前刚刚起步的消费信贷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增长;取消配额及降低关税将刺激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业务将会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由于中国加入WTO后进出口条件大幅改善,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将从2000年的4700多亿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7000亿美元。此外,随着中国内地居民收入的增加,对住宅的需求以及因汽车进口关税下调对汽车的需求会逐年增加。由于外资银行大多实力雄厚,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有丰富的国际竞争的经验,这一切均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提供融资服务,扩大其业务发展空间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外资银行在争夺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上极具竞争优势。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各种业务限制将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将在公司业务及零售业务上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由于外资银行在资金、经营规模、管理经验、金融品种、金融创新、金融专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具备雄厚实力,将会在中国市场展开全方位的公司业务,并将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及私人银行、财资服务,包括私人投资顾问、财富管理、协助大型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筹组大型银团信贷及项目融资等业务。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代客理财等服务于一身,而且具有遍布全球的网络分支机构,具有"金融百货公司"的美称,与严格实行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相比,更能满足客户全方位的业务需求,外资银行公司业务的重点是那些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或行业,如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外、国内大型集团公司、高新科技企业以及优质民营企业。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50%左右的利润来自于零售业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内地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外资银行在中国零售市场亦大有可为。信息咨询、家居理财、信用卡、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透支贷款、汽车贷款及其他个人消费贷款等新业务将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加入WTO 后着力开拓的新的业务增长点。个人消费信贷通常属于风险小、回报率高、发生坏帐情况少的业务,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外资银行将会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全方位的服务和先进的技术全力抢占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花旗银行上海分行黄晓光行长曾说:"我们什么产品都有,至于能否在中国推出和什么时候推出只要看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适合程度和法律框架及管制措施是否允许。"
  3、外资银行经营活动更趋灵活。入世前中国相关金融法规规定外资金融机构吸收中国境内外汇存款不能超过其总资产的40%,并不允许吸收人民币存款,且外汇存款的范围仅限于境内外的三资企业。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可吸收的外汇和人民币储蓄存款的范围将大大拓宽,外资银行的数量也会逐步增加,内地居民特别是高收入人士部分存款可能转存至外资银行,外资银行通过个人理财、信用卡、电话银行、家居银行、网上银行等先进的服务,扩大其对私人业务的辐射面,并以技术手段取代传统的银行柜台服务,大力吸收外币、人民币储蓄存款。通过平衡存贷款组合,降低成本,并通过吸收人民币存款拓宽其存款基础,减少对中国内地银行人民币资金的依赖,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大大提高其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
  4、先进的金融服务技术和产品。随着银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和管制的放松,以及中国内地电子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各外资银行将逐步导入各种先进和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技术和产品,以保持其在中国市场上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如各种现代化的电子银行系统,以及为优质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方位的资金管理服务等。这与中国加入WTO后电讯市场的开放密不可分,今后几年中国将逐步开放电讯市场,允许外资参与互联网服务,而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贸的迅速发展,将为外资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5、较高吸引力的薪酬体制和激励体制。外资银行在华开展业务需要一批土生土长的中层管理人员,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经叔平说:"竞争的关键当然是人,我们商业银行的人才本来就缺乏,我希望外资银行进来,他们不可能都是外来的!他一定要用本地人。"他们会利用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特点,采用相对于中国内地银行较高的薪酬制度及提供海外培训的机会等,从内地银行吸纳人材,而这些人大多数是内地各银行的骨干,并可能将相关的客户关系带到外资银行,从而带动外资银行相关业务的拓展。相对优厚的待遇十外资银行省去了初期的人才积累,也给中资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这一点上,外资银行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6、中国加入WTO还会使外资银行进一步扩大与中资银行的业务合作,并积极参股部分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基于外资银行人民币负债业务的局限性,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人民币资金市场上采取了广泛的业务合作。中国加入WTO后,一些实力强的外资银行除继续加强与中资的业务合作外,还将积极参股资产质量最好的中资银行,据2001年11月29日报道,汇丰银行出资5.2亿元人民币,购入上海银行8%的股权(2.08亿股),标志着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趋势明显加强。

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面临的挑战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有关协议,中国银行业采取的是逐步放开的办法,宝贵的5年时间可为中资银行提供相当有利的发展契机,使其在某些业务上继续保持自身的传统优势并利用有关保护政策寻求发展,对外资银行来说,短期内至少5年内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经营品种和规模方面受限于有关协议的安排,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外资银行短期内在网点建设上无法与中资银行相抗衡。具有庞大的国内分支机构是中资银行最大的优势,目前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及全国,占市场份额的80%,在传统的存贷款领域外资银行无法与之展开竞争,尤其是200亿美元的门槛限制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外资银行如香港、东南亚等地银行来说难以逾越,对其拓展业务构成一定的影响。短期内(5年)外资银行无论是在分支机构数量上还是在经营规模上、地域范围上都无法与中资银行相抗衡。
  其次,外资银行不太熟悉中国内地的政策和市场。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营体制的过渡阶段,令习惯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外资银行不太适应,尽管我国已着手开始对一些政策、法规及制度进行制定、修正和废止,但要完全与WTO规则相吻合尚需一定时间,如何及时顺应中国市场与政策的变化与发展,也是外资银行面临的新课题。路是修好了,但在路标还没有完全立好的情况下,乱跑是会出危险的。此外,中资银行具备良好的本地客户基础,本地居民对外资银行的疑虑及习惯于传统的银行操作,也会让外资银行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和适应。
  第三, 外资银行虽有外币经营的优势,但在人民币经营上受限于有关协议的规定,在一定时期内还难以普遍经营人民币储蓄业务,即使届时可以经营也不大可能把中资银行的企业客户都抢走。在未来的人民币业务领域,外资银行要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更多的是寻求合作,而不是直接的竞争;在外汇业务领域,中外资银行将进行激烈的竞争,中资银行仍会利用人民币业务的优势,拓展相应配套的外汇业务,并占有相当部分市场份额。而且中国有关监管部门不排除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作出有关规范。如在12月3日由招商银行举办的"入世后中外资银行竞争与合作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领导就指出央行将会限制外资银行从境外筹措资金来中国境内放贷,外资银行今后必须积极在当地组织存款来开展贷款业务。
  最后,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不再享受一些如税负等方面的超国民待遇,将面临来自中资银行的竞争。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在把竞争带入中国的同时,也把新的经营理念、服务、健康的管理带入了中国,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参照体系和竞争对象,促使中国银行界改进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服务方式、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提高经营水平,从而有利于银行体系的完善;外资银行先进的技术运作方式和银行创新方法还会激励中国的银行机构改进技术,加快银行创新。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业的差距

  入世后机遇是潜在的,挑战却是现实的,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体系、激励机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上,国内银行基本上无法与实力雄厚和经验丰富的国际大银行相比,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黄晓光说:"如果说我们与中资银行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们是在没有保护的环境下长大的,花旗银行已经在竞争中存活了170年,竞争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据调查,外资金融机构的理想客户除了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和三资企业外,国有大型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也排在前列,而这些机构正是我们银行现在的客户。
  中资银行最大的竞争压力是目前困扰国内银行业的"三高"和"三低"问题。"三高"是指:国有银行垄断程度高、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成本高;"三低"是指:利润率低、服务质量低、国际化程度低。国有银行垄断了全国存贷款总额的80%多,但资产结构单一,银行资产主要是贷款,约占80%,风险太集中,而且贷款中不良比例过高。
  中国银行刘明康行长曾将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概括为六点:一是具有先进的电子商务手段以扩展其在华网络;二是具有外币经营的优势;三是熟悉国际市场和具有丰富的运作经验;四是在竞争外资客户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五是具有良好的经营能力、管理经验和风险控制能力;六是具有相对吸引力的薪酬体制和激励机制。这些优势使外资银行在中国加入WTO后拓展中国市场业务时的竞争力大为提高。
  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来自欧、美、日的超级金融集团。在2001年英国《银行家》公布的全球最大的1000家银行中,入围最多的美国有205家,日本116家,而中国内地只有14家,中国香港地区18家。按一级资本排名的前十强中中国只有工商银行一家。欧、美、日三地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5-90%。
  国内银行业目前主要业务是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真正派生出来的业务太少。国外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60%以上,而国内目前仅为2%,也就是说国内银行总收入的98%来自存贷款的利息收入,而真正的中间业务手续费仅占极小的一部分,金融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与外资银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综合服务功能严重不足,《北京日报》曾报道:世界各大银行经营的金融产品大约有20000种,而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合法金融产品只有58种,表明国内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还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拓展方面,欧美大银行每年投资上10亿美元进行技术投资,建立网上金融交易平台、纯网上银行、网上基金等高科技创新产品。据统计,网上金融交易会使银行的经营成本下降50%。而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程度还相对落后,投入也较少,早期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作,往往是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开发,仅仅停留在简单模拟手工柜台操作;系统平台各异,兼容性差;数据分散,网络化、集中化程度较低,信息的共享程度和深度挖掘不够。令人鼓舞的是目前各行正进行数据集中工作,有些行如工商银行已开始着手进行数据仓库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客户、数据、资源集中后,下一步的问题是服务于那些客户?银行应该定位于那些客户群体上?怎么样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都需要有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外资银行在这方面比国内银行要领先一步,国内银行的柜台系统、银行卡系统还没有完全服务于客户。在代客理财业务方面,系统要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以及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综合理财业务,这就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如资本市场信息、企业信息、资信评估状况等,所有这些都必须依靠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只有充分把握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脉搏,敢于大胆采用创新的科技手段,提高业务竞争能力,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市场所淘汰。
  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治理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及WTO规则的要求不适应的问题也日益暴露,银行机构行政化、产权不明晰、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不良资产过高、人员机构臃肿、激励约束机制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支持缺乏力度,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甚至在与股份制银行竞争中也处于不利地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外资银行瞄准的国内人才不是柜台营业人员,更不是银行行长等高官,而是通晓国内金融政策和法律,具有客户资源的高级客户经理和IT技术人才、国际结算人才。

结束语

  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开放有一个过程,在不同业务领域还有2-5年的过渡期,中资银行应充分利用这段时期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股份制改革充实中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在改革资本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精简机构、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的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并付诸实施,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和推进金融电子化建设。
  对外资银行来说,长远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布鲁斯?莫利就中国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影响时表示: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只有2%,这显然是一个过低的比例,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在5年后获得与中国国内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届时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将获得巨大发展。因此他预测,在未来10到15年,外资银行将可能占据中国金融市场30%的份额。我们相信,中外资银行通过合作与交流,能在深具潜力的中国内地市场上创造出共同发展和互惠双赢的格局。正如黄晓光所说:“现实其实并没那么可怕,我们与中资银行的合作大于竞争”。

---------------【发表评论】 【在线投诉】 【 发送给我的好友】 【关闭窗口】---------------
 



免费试用龙盟科技网上办公系统 赶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