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英语老师找到她,说她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时,王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第一个“意识到她存在”的人。
而当老师把目光移向别处,王纯开始恐惧。后来,这种恐惧发展到害怕面对每一位老师。实际上,她害怕的是被哪位老师发现,而后再经历“被起用——被漠视”的过程。
怎么也没有想到,王纯会中考发挥严重失常!要知道,最后一次月考班主任还说“我班能考入省一中的只有王纯一人”。而且,曾经胆小听话、一心读书的王纯,在高一开学一周后就和父母说不上学了。
王纯告诉父母,她每天太紧张焦虑了,分了很多神,她担心这样下去会精神分裂,希望一个人在家调整,保证更好地完成学业。王纯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与孩子商量,先与心理咨询师交流一下,然后再决定是否上学。
初二英语老师打破她的个人世界
刚结束军训的王纯晒得黑黑的,具有明显学生气质。她干练地与我打招呼“老师好!”刚刚落座,她就开始了倾诉。
“从初二开始,我就一直处于紧张和郁闷之中,我的感受没人能理解,每到周末我就到图书馆查资料,探寻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终于,我在一些心理学书中找到了答案,当时我就想找心理咨询师。但父母开始以为我太小不懂事,而且听同事说,只要不影响学习成绩就没有大事,学习好的孩子不会有心理问题。我也就没有坚持……如果当时我意识到心理问题会影响中考成绩,无论如何我也得坚持做心理咨询了……很多学习成绩一直不如我的同学都考到一中了,可我只能上三中。”一丝无奈从王纯的眼神里滑过。
许多人误以为学习好的孩子就没有心理问题。心航路通过对大量的来电及面询个案进行分析发现,有过学习成绩优秀经历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孩子。大多数成绩好的孩子认知水平较高,善于思考,对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他们往往备受周围人的赞许,促使他们自我期待会比较高,他们因为一帆风顺而缺少失败体验,明显表现出耐挫力不够强。
简短的交流使我意识到,王纯是一位善于独立思考,重视自己生命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学生。我用目光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我害怕去学校,害怕看到老师,每节课都是低着头,思路紧跟老师时会不经意间抬头,一旦看到老师,脑袋里好像有一根橡皮筋就绷直了,不停地抖动,特别难受。”说着,她还将随身带的橡皮筋拿出来模拟了一下。“高中课程在难度上比初中高出一大截,再不改变肯定会影响成绩,那时我就全军覆灭了。所以我决定在家里学习。”
“你这种情况是从初中几年级开始的?”
“初中二年级。”
王纯父母学历不高。王纯出生之后,他们就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别像自己一样干一辈子粗活儿。生性内向胆小的王纯从小就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画书,显露出好学的天性,父母感到非常欣慰,视她为掌上明珠。王纯也不辜负家人期待,从小学到初中,成绩始终是前十名。但由于她性格沉稳安静,不爱说话,很少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初二刚开学,英语高老师找到王纯。他是一位50多岁的慈祥老师。他说已经观察王纯一年了,认为她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请她做英语课代表。当时王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应当说,高老师是第一个“意识到她存在”的人,这个世界在王纯眼睛里突然变得明快而温暖了。王纯狂热地学英语,每天早上5点起床晨读,在课堂上积极回应老师,高老师也经常回复一个微笑。上英语课简直就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王纯觉得自己生命中一些什么东西被激发了,她愿意和同学说话了,主动帮助那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对课代表工作也是兢兢业业,干得有声有色,教室里也能经常听到她的笑声。她甚至在每次上英语课前都激动得心跳,“如果英语课能够安排在下午最后一节就好了,那样我一整天都会沉浸在美好的期待中”。
进入青春期,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重视,无论是生性内向还是外向,是外显还是内敛。始终生活在孤独中的王纯,同样渴望被别人关注。当高老师说出自己对她的期待时,王纯内心充满了感激。在王纯的心目中高老师就是伯乐,引领她走入一个期盼已久的多彩人生。走出个人世界的王纯,积极地开放自己,慢慢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她珍惜那种美好的感觉。
回到比以前更加孤独的自我世界
命运弄人,美好的际遇总是匆匆而过。在一次英语课上,王纯发现高老师不再看自己,目光却经常看自己的同桌,王纯努力吸引老师的注意力——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但当她坐下之后,发现高老师还是不看自己;后来,她又发现老师更注意那些上课不听讲的同学,于是她也上课说话,但还是没有引起老师的特别关注……王纯绝望了,她发现同桌的确比自己有优势:成绩好,乐观开朗,长得也漂亮……王纯不再努力寻找高老师的眼神了,每天的英语课,她都低着头,不再看同桌和高老师之间的对视,不再与同学们说话,不再有笑声。从来都不嫉妒别人的王纯,这次是彻底地嫉妒同桌了,尽管表面上她并没有表现出来。
其实,高老师上课还是经常提问王纯。每天课前,王纯都期待老师提问自己,又害怕那一瞬间的目光对视,但如果老师不提问,又感到深深的失落。于是,在英语课上,她一边努力地听讲,一边应对担心与失落之间的心理波动。
而且,王纯也不愿意去教师办公室了。她把作业收完,就找各种理由让同桌帮忙送去,同桌一走,王纯如释重负,但随后又是失落;假如同桌不去,王纯就备感焦虑,掐算好高老师不在办公室的时间,悄悄放下作业就跑……而且,王纯认为高老师也有意地躲着她,原来经常抢占自习课的他不再加课了,而且还经常请假,请别的老师带课。
“王纯,你有没有想到,你的表现可能也影响到了高老师工作热情了呢?”
王纯愣了一会儿,“我是学生,他是老师……我怎么能够影响他呢?”
“想想看,在你的老师中,他是第一个发现你才华的人,而你此后的表现却是上课说话,低头听讲,课代表工作不积极主动……老师也许会自责选错了人。”
“在他目光转移之前,我不是这样,我表现得很积极……我不知道我怎么得罪他了,他就不再看我了。”
我也是一名老师,在工作方法上我理解高老师的一些做法。可这些对于王纯来说却是陌生的。我告诉她,老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无论你多么优秀,也不可能是老师眼中的唯一。“也许,高老师不明白你为什么突然间变了,变得让他有些不认识了……”
王纯沉默了许久……
师源性压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问题,人们要求老师做出反思,却有可能因此忽略了老师所承受的压力。向心航路心理热线求助的一些中小学教师,曾谈及在师生互动、与家长互动中自己所产生的一些负性情绪。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心理辅导常识,就会造成既伤害学生,又伤害自己的局面。让孩子真正地尊师重教,学习如何与人沟通,是学校和家庭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用逃避来保护被起用——被“漠视”
随着对英语老师目光的恐惧,王纯发展到害怕面对每一个老师,每节课都是低着头,幸好这并没有影响成绩。王纯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加紧做好课前预习,上课时虽然低着头,思路却紧紧地跟着老师,再加上回家认真复习,结果,从初二下学期,王纯的成绩就稳定地保持在班里前三名,升入初三就是第一名。“有的老师们说我太骄傲,对老师讲的内容不屑一顾。我又没有勇气解释……反正成绩好,老师也就不要求什么了。”
实际上,王纯是在用逃避的办法保护自己。内心深处,她可能害怕“抬头”又被哪位老师发现,而后再经历被起用——被“漠视”的过程。她真正担心的是在群体中无法掌控自己的状态。不管怎么说,王纯就靠这样的方法走过了初中阶段。上了高中,究竟又发生了什么事让她觉得无法上学了呢?
果然,王纯的回答印证了我的判断:“我不上学的直接原因就是刚开学时,物理老师又让我做课代表,吓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我不能做课代表,我不能再走初中的老路。可我不知道如何拒绝老师,所以想不上学,这样就一了百了了。”
“那我们来好好想想,不上学真能一了百了吗?”
我谈了自己对她“逃避——保护”处理问题模式的看法。王纯半天默不作声。实际上,不去学校,在家自学,有可能对成绩有影响,但对于王纯的个人成长来说,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她将来立足社会,融入社会。在青少年成长时期,他们将学习与同伴相处、抵抗挫折,学习处理人际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关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
我向她讲解了青少年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随后我问她:“如果你不上学,将放弃这些,你心里是否愿意呢?”
王纯沉默了许久,摇摇头:“我不想当书呆子。父母一辈子太不容易了,我从小就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以后让他们能够风风光光地生活,如果我不能融入社会,这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看来,王纯是一个领悟力很好的孩子。我告诉她,对老师目光的恐惧是一种痛苦的体验,但恐惧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它同我们的痛觉一样具有自我提醒、自我保护的作用。就像初中因为对老师的恐惧而时刻提醒自己,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节奏,获得学习的成功。所以,初中的经历并不完全是痛苦的,她能够自我修复经历给予她的心理印痕。
帮助王纯修正了不合理的认知之后,我带领她练习全身松弛的技术,然后与她讨论、评价她害怕的老师,按照害怕的程度分成等级,从紧张程度最低的老师开始,锻炼自己直视老师,如果出现紧张,就运用松弛技术予以调整。经过三周的调整,王纯已经可以与老师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了。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地学习,保持与孩子眼中世界的同步。在孩子与老师之间发生冲突,并造成严重的情绪问题时,父母应给予相应的关怀和疏导。作为父母,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自己与社会与时代同步,提升自己陪伴孩子成长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