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烟台网>>教育频道>>教育动态
 
就业渠道不通畅 发展空间绊住大学生西行脚步


   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学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这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最新出台的一条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关注这一新政策的学生并不多。

高正龙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制药专业2004届的毕业生,两年前,他加入“大学生西部志愿计划”,来到西藏拉萨工作。今年,当志愿者服务期满时,小高决定留在西藏大学当一名教师。他认为自己留在西藏,是因为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并不在乎西部就业的优惠政策。

就业渠道不畅通 寻找工作一样难

都说西部人才缺乏,但高正龙却说,实际情况是,在西部找一份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并不容易。眼下许多高校专业是与先进的制造业相配套的,而在西部,这些制造业还是一个空白。小高学的是制药,如果去企业工作,在拉萨就很难找到一家制药公司。“我很幸运能在西部找到工作。对我的大多数同学来说,如果在东部大城市求职,就业机会一定比西部多。”高正龙认为,西部就业的渠道并不通畅,如果仅仅依靠西部传统的就业体系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连消化当地的大学生都不够,如何给东部学生提供机会?

不害怕条件艰苦 只怕没上升空间

在高正龙的母校华东理工大学,记者采访了几位在校大学生,其中有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也有上海的本地学生。一个宁夏的学生表示,毕业后准备在上海打拚,“前几年,一定是要为在城市里的一张床而拚搏。”记者问:“如果回故乡一个小地方,有一套房等着你,不比一张床好吗?”这位同学坚定地回答:“我们一进校门,都做过职业规划,这个规划必定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对应的。在西部,我觉得很难找到职业发展空间。所以,我选择‘一张床'。”

大学生们表示,都说西部条件艰苦,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西部能为我们创造机会吗?”

仅靠优惠还不够 服务工作是关键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就业的力度越来越强。去西部求职的大学生,其国家助学贷款由国家代还,就是一个有力的举措。上海各高校也纷纷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上海交大实施“交大学子西进工程”,专门设立奖学金奖励到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12个省、自治区就业的毕业生。复旦大学明确规定,对于报名去西部参加锻炼的优秀学生,将优先推荐他们参加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本科生服务期满后,报考研究生时将加分录取。

但一些高校就业中心的教师认为,种种优惠,在学生们心中形成一个概念:去西部就是吃苦、去付出的,优惠政策成了一种补偿。因此,学生们即使参与“西部计划”,也是抱着“锻炼锻炼”的想法,服务期一满,仍要回到东部。

其实,支持大学生投身西部,光靠优惠政策是不够的。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西部求职岗位,如何提高西部地区大学生的生活待遇,如何为西部工作的大学生创造发展空间,解决这些问题,非教育部门一家之力所能及,需要各地政府、企业共同努力。

 

打印文章 】 【 关闭窗口